【行业动态】祝您安“薪”!遇到欠薪问题,扫这里“码”上办
2025-01-18 15:37:39
祝您安“薪”!遇到欠薪问题,扫这里“码”上办

转眼又到年底了!

今年的工资都拿到手了吗?

别担心!

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来帮您!

如果您遇到工资拖欠问题,

用微信扫描

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二维码,

即可随时随地反映欠薪线索。

图片

此外,以下地区也开通了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如果您的工作地点在这些地区,可用微信扫描当地的欠薪线索反映平台二维码直接反映,更加便捷高效。

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微信公众号(微信号:rsbzwwx)

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整治欠薪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是事关民生的大事。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情况汇报。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对欠薪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畅通维权渠道,严惩恶意欠薪,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合法权益。
“眼下正值工资结算高峰,劳动者按时足额拿到报酬的诉求更加迫切。这一部署将推动各地在压实责任上再加力、在工作重点上再聚焦,以更加过硬的举措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鲁全教授表示。
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同比增长4.8%。但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部分行业欠薪有所抬头。除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风险外,经营不善、拖欠账款等带来非工程建设领域的欠薪问题增多。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指导各级政府和央企国企优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带头清理欠薪,依法督促民营企业及时偿还欠薪。要发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作用,加强人社、金融等部门相关数据联通,提高欠薪治理效能。要拿出制度性、长效性的举措,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会议明确了下一步整治欠薪工作的重点任务。各地各部门要抓好落实,出硬招、求实效,真正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无故拖欠、特别是恶意欠薪行为保持‘零容忍’,尽全力保障劳动者‘劳有所得’。”鲁全说。
当前,治理欠薪冬季行动正在全国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自即日启动的2025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再次要求各地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加大违法惩戒力度。
专家表示,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加大督导调度力度,将有效促进各地全面排查化解欠薪风险隐患,依法纠治各类欠薪问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按照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通知要求,在2025年春节前,各地将以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政府、国企项目为重点,采取超常规举措强化欠薪治理,确保所有查实的欠薪案件在2025年春节前全部办结,让农民工及时拿到工资报酬返乡过年。

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今年起实施充分体现自愿、弹性原则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分别逐步延迟至63周岁和58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5周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弹性退休制度具体如何实施?“往前弹”和“往后弹”如何选择?怎样更好保障职工相关权益?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及专家。
弹性退休制度如何实施?
《暂行办法》提出:“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不得低于女职工50周岁、55周岁及男职工6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的,至少在本人选择的退休时间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所在单位”“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所在单位与职工协商一致的,可以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距法定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3年”。
具体如何操作?专家举例说,1968年9月出生的王先生,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1岁,如果想早一点退休,在满足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的前提下,可提前3个月向单位书面告知,选择在60岁至61岁之间的任一月份退休。王先生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如果所在单位想继续留用王先生,王先生也想在单位继续工作,双方协商一致,应提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明确延迟退休时间等事项,王先生可以在61岁至64岁间弹性延迟退休。
“过去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比较刚性的,而实施弹性退休制度赋予了职工更多选择。”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认为,《暂行办法》对《决定》中提到的“自愿”“弹性”“渐进式”等做了进一步细化,对用人单位和职工来说可操作性更强、灵活性更大,职工可在弹性区间内选择提前或延迟退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表示,《暂行办法》明确了提前告知、协商一致等程序,细化了弹性退休具体要求,这对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规范落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往前弹”和“往后弹”如何选择?
职工退休年龄从过去的“到点就退”变成了“弹性区间”,那么“往前弹”和“往后弹”该如何选择?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熠分析,退休选择与职工的职业类型、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因素有关。如身体状况欠佳,或忙于照顾家庭,更适合弹性提前退休;一些经验要求较高的工作,职工希望延长职业生涯,更适合弹性延迟退休。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鲁全建议,职工可权衡几组关系:劳动能力与岗位需求、工作与家庭、劳动收入与养老金水平,“职工能胜任工作,单位需要职工继续创造价值,就可选择弹性延迟退休。”
选择“往后弹”,对职工有哪些影响?张熠表示,从待遇来看,选择弹性延迟退休,职工的工资待遇可能会高于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且相对于返聘等方式,职工的劳动权益能得到更好保障。另外,选择弹性延迟退休的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时间更长,职工最终领取的养老金待遇也会更高。
无论是“往前弹”还是“往后弹”,职工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好保障。比如,《暂行办法》明确:弹性延迟退休期间,所在单位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人事关系延续,单位和职工应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如何方便群众办理弹性退休业务?
《暂行办法》提出:“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探索扩展退休服务,主动为临近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提供关于办理退休手续的预先指导和提前受理等服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将调整完善社保经办业务规程,简化程序、优化流程,方便单位和职工办理业务。据介绍,2025年一季度,能够正常办理弹性退休,不受提前1个月或3个月告知的影响。各地社保经办机构和12333人社服务热线都会提供咨询服务,供广大职工查询。
“推动弹性退休制度稳妥有序实施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张熠表示,比如一些居民会到社区、单位等咨询退休和养老金事项,应做好相关服务衔接,加强政策解释工作,提高政策知晓度。此外,改革还涉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调整,应加快健全完善。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认为,从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未来可把发展老龄产业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结合起来,制定完善就业政策和规章制度,既更好保障低龄老年人的劳动权利,又更好释放人力资源红利。
来源:新华社